英国国家简介 |
Date: 2016/8/12 Visits: 3588 Type: 英国 Author: 安徽省中皖科教服务有限公司 |
国土、气候、经济、教育、留学学校等 |
英国国徽 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面积 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 人口 6140万,其中英格兰占83.6%,苏格兰占8.6%,威尔士占4.9%,北爱尔兰占2.9%(2008年)。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59万)。另有天主教会及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 伦敦(London),人口756万(2008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国家元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24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简况 岛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其中山区超过2000毫米,中部低地为700-850毫米,东部、东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2-3月最为干燥,10月至翌年1月最为湿润。 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经济实力。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但英仍是英联邦53个成员国的盟主。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政治 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出现“无多数议会”,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与第三大党自民党组成英二战后首个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担任首相,自民党领袖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担任副首相,主要负责宪政改革。新政府上台后,积极采取措施,削减公共开支,降低财政赤字,防范主权债务风险,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复苏;推出“大社会”计划,动员民众充分参与决策,进行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外交方面,强调加强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协调,成立由首相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张保持英核威慑力量;将阿富汗问题列为外交第一要务;巩固英美“特殊关系”;积极推进英在欧盟的利益,重申英不加入欧元区、未经公投不向欧盟让渡主权的立场;加大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力量的接触力度;呼吁推动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重视国际发展问题,坚持将国内生产总值的0.7%用于海外援助目标。 【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和政府】1999年5月,苏格兰和威尔士选举成立地方议会,分别设129和60个议席。7月1日,两地议会和政府正式运作。苏格兰议会在地方政务、司法、卫生、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享有部分征税权,可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浮动3%。威尔士议会主要在就业、卫生、教育和环境等问题上拥有决策权,但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力。此举被视为工党政府实施权力下放的标志性成就。现任苏格兰首席部长亚历克斯·萨蒙德(Alex Salmond),威尔士首席部长卡因·琼斯(Carwyn Jones)。 【北爱尔兰自治政府】1998年4月10日,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及北爱冲突各方签署和平协议,后选举产生北爱地方议会。1999年11月,北爱议会推举成立由北爱多党分享权力的北爱自治政府。英向北爱移交地方事务管理权,爱尔兰放弃对北爱领土的主权要求。12月,北爱自治政府正式运作,行使除国防、外交和税收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权。南北爱部长理事会、英爱政府间会议、英爱理事会等机制也正式启动。这是北爱新教派与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爱管理权,也是自1972年英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北爱首次拥有自治政府。但是,北爱各派在缴械等问题上的争执使和平进程屡遭挫折,2002年10月14日,英政府被迫第4次中止北爱政府的运作。2003年11月,北爱地方议会进行选举,强硬派民主统一党和对立的新芬党得势。经过英爱政府的艰难斡旋,2004年12月8日,英首相布莱尔和爱总理埃亨宣布一揽子重启和谈的新建议。同年12月20日,北爱发生历史上最大的银行抢劫案,爱尔兰共和军被指控为主谋,和平进程再度搁浅。2005年2月,英、爱政府确定爱尔兰共和军策划了2004年12月北爱银行抢劫案,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承认对此事知情,但否认参与银行抢劫案。7月28日,爱尔兰共和军发表声明,宣布从即日起放弃武装斗争,不再从事任何非和平活动。承诺将同解除武装国际独立委员会合作,并邀请新教和天主教代表共同监督声明执行情况。29日,英北爱事务大臣海恩宣布,英军开始拆毁在北爱的部分军事设施并制订分阶段撤军计划。2006年4月,英首相布莱尔和爱总理埃亨在北爱阿马郡举行会谈,就北爱议会恢复运作达成协议并设定时限。2007年3月9日,北爱地方议会举行选举,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得票总数过半。2007年3月26日,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领袖在贝尔法斯特举行历史上首次会晤。2007年5月8日,北爱各方经过艰苦谈判,就权力分配达成妥协,北爱地方联合政府宣告重启。现任首席部长为民主统一党的彼得·鲁宾逊(Peter Robinson),新芬党的马丁·麦吉尼斯(Martin McGuinness)任副首席部长。 【宪法】英国宪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议会】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君主、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组成。上院议员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终身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获得通过,除92人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2003年2月,英政府提出七项上院改革案,但均遭议会否决,改革上院的计划暂时搁浅。2003年6月,内阁改组后,撤消大法官事务办公室,成立宪政事务部;2007年5月,宪政事务部并入新成立的司法部。2006年7月首次经过选举产生了上院议长海曼女男爵(Baroness Hayman)。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简单多数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提议提前大选。本届下院于2010年5月选出。在650个议席中,保守党占307席、工党占258席、自民党占57席、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占28席。下院议长为约翰·伯科(John Bercow)。 【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君主任命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现政府为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于2010年5月大选后组成。现任内阁主要成员为:首相兼首席财政大臣、文官大臣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副首相兼枢密院大臣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首席大臣兼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司法大臣兼大法官肯尼思·克拉克(Kenneth Clarke),内政大臣兼妇女和平等事物大臣特里萨·梅(Theresa May),国防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商业、创新和技能大臣文森特·凯布尔(Vincent Cable),就业和养老金大臣伊恩·邓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克里斯·休恩(Chris Huhne),卫生大臣安德鲁·兰斯利(Andrew Lansley),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社区和地方政府大臣埃里克·皮克尔斯(Eric Pickles),交通大臣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大臣卡罗林·斯佩尔曼(Caroline Spelman),国际发展大臣安德鲁·米切尔(Andrew Mitchell),北爱尔兰事务大臣欧文·佩特森(Owen Paterson),苏格兰事务大臣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威尔士事务大臣谢里尔·吉兰(Cheryl Gillan),文化、奥运、媒体和体育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财政部首席大臣丹尼·亚历山大(Danny Alexander),上院领袖兼兰卡斯特公爵郡大臣斯特拉思克莱德勋爵(Lord Strathclyde),不管部国务大臣沃西女男爵(Baroness Warsi)。 【行政区划】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32个区,包括3个特别管辖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中央政府仍控制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 伦敦也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 【司法机构】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上院为英最高司法机关,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 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负责受理所有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现任总检察长多米尼克·格里夫(Dominic Grieve)。 2007年5月,英内政部改组,分为内政部、司法部两个独立部门。内政部专责安全、反恐、移民,打击犯罪、毒品、反社会行为及建立身份证制度等事务;新成立的司法部取代宪政事务部,并接管原内政部监狱、缓刑及审判等事务。 【政党】政党体制从18世纪起即成为英宪政中的重要内容。现英国主要政党有: (1)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议会第一大党。领袖戴维·卡梅伦,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1979-1997年间曾4次连续执政18年。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重获执政地位,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压低通货膨胀,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等。近年来,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欧盟制宪及英加入欧元区,但强调英应该在欧盟内发挥积极作用。 (2)工党(Labour Party):议会第二大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1997年至2010年间连续执政13年。2010年5月大选失利,成为反对党。原领袖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大选后引咎辞职,由副领袖哈丽特·哈曼(Harriet Harman)代行领袖职能,新领袖将于2010年9月年会前选举产生。近年来,工党更多倾向关注中产阶级利益,与工会关系一定程度上有所疏远。主张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外交上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视与美和欧盟关系为两大外交支柱,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主张在经济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加入欧元区。 (3)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 Party):议会第三大党。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多数派组成,领袖尼克·克莱格,2007年12月当选。自民党政治主张居中偏左,在很多问题上与工党立场相近。主张通过减税还富于民,提高个税起征点;呼吁限制金融城过度扩张,对银行家薪酬课以重税;承诺公平教育,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倡导宪政改革,提出减少议员议席,在选举制度上采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欧洲制宪,主张加入欧元区。2010年英国大选后,与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达成协议,组建联合政府,获得5个内阁位置,首次成为执政党。 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绿党(Green Party)、英国独立党(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国国家党(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 (Sinn Fein) 等。 经济 英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私有企业是英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仅占不到1/5。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英金融业遭受重创,经济形势严峻。2009年GDP收缩4.7%,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截至2009年12月,英国失业人口247万,失业率7.8%。2009年第四季度,英经济恢复增长,但增幅仅为0.3%。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幅仅0.2%。 2009年英经济基本情况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260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19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7%。 货币名称:英镑(Pound Sterling);1英镑=100便士。 汇率(2010年5月):1英镑=1.43美元;1英镑=1.17欧元。 通货膨胀率:2.9%。 失业率:7.8%。 【资源】英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能源产业在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天然气产量为810百万兆瓦时,原油产量7166万吨,煤炭产量1760万吨,总发电量达385万亿瓦时,2/3发电量来自煤和天然气。英国现有10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在2008年占英国总发电量的13%,但是到2025年,其中9座核电站将达到使用寿命而停止运营。目前,英国政府已确定10个适合建设新一代核电站的地址。第一座核电站有望在2018年投产,其余9座核电站将在2025年之前陆续完工,届时英国4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核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近年来生产呈下降趋势。英森林覆盖面积281万公顷,占本土面积12%左右。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近年来,政府强调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矿物燃料的依赖,建设“低碳经济”,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效节能技术开发,培养企业和家庭节能意识。政府计划在201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比重从2004年的3.6%左右提高到10%。 【工业】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2009年英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8%。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制造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2009年英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3%。2005年,英本国拥有的最大汽车生产企业MG罗孚公司破产。英制造业中纺织业最不景气,但电子和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农牧渔业】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目前,英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53.3万,占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近年来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及英镑坚挺导致英农业收入减少外,疯牛病、口蹄疫和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英是欧盟国家中最大捕鱼国之一,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 【服务业】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英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2009年英服务贸易总额48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达32.4万人。截至2008年,共有约550家跨国银行和170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2009年,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量达2.2亿股,交易额为1.73万亿英镑。 【旅游业】英国旅游收入占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业人员210万。受2001年爆发的口蹄疫和“9·11”事件的影响,来英外国游客从1999年高峰时期的2570万锐减到2001年的2280万,同期旅游收入也从202亿美元下降到163亿美元。2002年数字开始回升,到2007年已达3280万人次,收入达370亿美元。美国游客居海外游客之首,占11%,其他依次为法国、德国、爱尔兰、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和波兰。伦敦是外国游客必到之处,且旅馆众多,但旅馆房间多为豪华型,经济型房间较为紧缺;而餐馆在数量和风味上都有很大增加,可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主要旅游地区有:伦敦、爱丁堡、卡迪夫、布赖顿、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和剑桥等。主要观光景点有: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物、主题公园和商店等。 【交通运输】英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伦敦有十分发达的地铁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重视交通问题,为此制定了十年规划,计划从2001-2010年十年间投资1800亿英镑用于维护和改善交通。近年来的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1997年完成私有化。目前,英铁路总长达1.66万公里。2008年,铁路总客运量为510亿人公里;总货运量为251亿吨公里。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 公路:2008年英国公路总长达39.4万公里,其中3518公里为高速公路,承担着19%的交通量;9343公里为干道,承担14%的交通量;其余各种公路总和承担的交通量为62%。85%的出行旅客由各类小汽车、家庭轿车和出租车运送,而公共汽车和铁路的运送量分别占6%和9%。截至2009年年底,注册的机动车辆总数为3430万辆,新增机动车240万辆,75%家庭拥有汽车。 水运:英内河航运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水运河,其次为福斯河。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2008年英国共有1000吨以上商船455艘,总吨位为1296.8万吨。2008年英国港口总吞吐量为5.62亿吨,出口1.56亿吨,进口2.66亿吨。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有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利物浦、萨仑沃、菲利克斯托、多佛等。通过发展航运金融和海事服务,英国保持了全球航运定价中心和管理中心地位。伦敦是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等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 空运:英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大多数机场均为私营企业。2008年,共有50多家航空公司,在役飞机967架,载客量1.31亿人次,客运里程3110亿公里,货运运输量123万吨。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是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300多架飞机,其航线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20座城市。英共有449家机场,其中35个机场年客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英最大机场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也是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08年客流量669万人次;盖特威克机场是英第二大机场,2008年客流量340万人次。 【财政金融】每年4月1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支付债务利息和财务调整。财政预算收入含直接税、间接税和国民保险税收入三项。截至2010年4月,英外汇储备共计711亿美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744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2009年财政赤字90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国际收支帐户逆差290亿英镑。 【主要银行】 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1694年成立,1946年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 汇丰控股公司(HSBC Holding):世界第21大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1420.49亿美元。 皇家苏格兰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世界第38大公司。2009营业收入1130.87亿美元。 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HBOS):世界第107大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624亿美元。 巴克莱银行(Barclays):世界第83大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751.36亿美元。 劳埃德TSB集团(Lloyds TSB Group):世界第256大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321.96亿美元。 【对外贸易】英基础设施完善,政府配套服务措施到位,鼓励自由贸易,重视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法,以增加出口,提高就业。英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2009年,英商品贸易额8312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服务贸易自1966年以来一直顺差,2008年顺差为836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分别占英出口额的49.7%和进口额的54%。2009年英前四位最大出口市场为:美国(17%)、德国(11.5%)、荷兰(7.8%)、法国(7.6%)、爱尔兰(7.4%)。前四位最大进口市场为:德国(13%)、美国(8.7%)、中国(7.5%)、荷兰(7.4%)。 【对外投资】英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大国,这一特点随着英1979年取消外汇管制和北海油田的发现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英对外投资额可与美、日媲美,但随着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英对外投资也随之大幅下降,之后又开始大幅攀升。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英国对外直接投资绝对值降至522亿欧元,降幅达57%,但仍位列欧盟国家首位。2003年,英国贸易局更名为“贸易和投资局”,下设英贸易伙伴局和投资局。 【对外援助】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英正逐步将对具体项目的援助改为向落实减困战略的国家政府直接提供援助。2008年,英官方发展援助(ODA)总额为63.5亿英镑,占当年国民收入(GNI)的0.43%,90%的援助款项用于最不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增加12.5亿英镑,其中用于艾滋病相关工作的援助为15亿英镑。英政府承诺尽早将官方发展援助总额提高到国民收入的0.7%。 【外国资本】英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最新发布的报告,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39%的背景下,英国2009年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7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2.7%,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十二位。外资在英投资项目主要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和通讯、医药和生物技术、管理行业、汽车、食品和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等。美国是对英最大投资国,其它主要投资国包括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爱尔兰、挪威等。 【著名公司及经济团体】: 2009年营业收入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英国公司和企业有: 英国石油(BP): 世界第4大公司。主要经营炼油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3670.53亿美元。 特易购(Tesco):世界第56大公司。主要经营食品及药品店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943亿美元。 沃达丰(Vodafone):世界第94大公司。主要经营电信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691.38亿美元。 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世界第134大公司,英国和澳大利亚联合公司。主要经营矿产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542.64亿美元。 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世界第168大公司。主要经营制药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446.54亿美元。 南苏格兰电力公司(Scottish and Southern Energy):世界第178大公司。主要经营天然气与电力。2009年营业收入428.55亿美元。 英国电信公司(BT):世界第210大公司。主要经营电信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为366.26亿美元。 英杰华(Aviva):世界第221大公司。主要经营人寿健康保险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355.06亿美元。 沃斯利集团(Wolseley):世界第248大公司。经营业务多样化。2009年营业收入330.84亿美元。 桑斯博里(J. Sainsbury):世界第261大公司。主要经营食品及药品店业务。2008年营业收入318.76亿美元。 阿斯利康(Astra Zeneca):世界第268大公司,主要经营制药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316.01亿美元。 英国宇航集团(BAE Systems):世界第279大公司。主要从事航天国防服务。2009年营业收入305.7亿美元。 国家电力供应公司(National Grid Transco):世界第333大公司。主要经营天然气与电力。2009年营业收入266.06亿美元。 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世界第336大公司,经营矿产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263.11亿美元。 威廉莫里斯超市(William Morrison Supermarkets):世界第344大公司。主要经营食品和药品店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259.09亿美元。 金巴斯集团(Compass Group):世界第407大公司,主要经营饮食服务业。2009年营业收入225.22亿美元。 英美烟草集团(British American Tobacco):世界第416大公司。主要经营烟草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222.28亿美元。 英中贸易协会(China-Britain Business Council):前身是1953年由一批冲破西方对华贸易封锁的英中小企业成立的“48家集团”。后英政府又成立了半官方的“英中贸易协会”。两组织于1991年合并为“英中贸易48集团”,1998年更名为“英中贸易协会”。该会受英政府的资助和指导,现有核心会员近300家,绝大部分是长期从事对华经贸合作的企业、银行和贸易公司。主要任务是:促进中英双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主要活动是:组织贸易代表团访华,接待中国到访代表团,举办展览会,为英商提供中英贸易信息和咨询,出版《中英贸易回顾》和《英国工业》等刊物。 【人民生活】实行公共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是最早实施福利制度的西方国家。实行五天工作制。截至2010年3月,英总就业人数为2883万,全日制雇员平均周工资为489英镑,伦敦地区为627英镑,为全国最高;东北部地区最低,为436英镑。 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福利体系的标志。1948年由当时的工党政府创立,并一直延续至今,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年约花费150亿英镑的资金,用于购买相关产品与服务。2007年英人均医疗费312英镑。由于初级健康保健实施良好,英人均寿命与其它发达国家相当。2009年,男性平均寿命为77.4岁,女性为81.6岁;婴儿死亡率为4.9‰。 【军事】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和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现任国防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 英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继续将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及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 英实行正规军与预备役部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截至2009年,英正规军总兵力19.79万。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预备役部队总兵力19.5万。2009年英海外驻军2.8万人,主要部署在德国、加拿大、塞浦路斯、马尔维纳斯群岛、波斯尼亚、科索沃、塞拉利昂、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2009年国防开支34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2006年12月,英国发表核威慑政策白皮书,称英将斥资150至200亿英镑用于研制新一代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取代将于2020年左右退役的运载“三叉戟”战略弹道导弹的“前卫”级核潜艇,保持英战略核威慑力量。英拟将现有“三叉戟D5”型弹道导弹服役期延长至2042年,并适时决定是否与美合作研发新型弹道导弹。英还决定将核潜艇数量由4艘减至3艘,核弹头由200枚减至160枚。2007年,英政府宣布投资39亿英镑建造两艘航母,将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投入使用。 英军事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的现代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军事工业规模可观、种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独立研制包括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大型武器装备的能力,某些技术和装备居世界一流水平。英是世界武器出口大国,主要出口类别包括军用飞机、战术导弹、作战舰艇和军事电子设备。 文化教育【教育】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北爱地区实行4~16岁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归地方政府主管,高等教育则由中央政府负责。 英重视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正进行教育改革,允许高校增收学费,同时继续加大教育投资,2009年教育经费为840亿英镑,占GDP的5.4%。中小学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约占学生总数的93%。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约占学生总数的7%。英文盲率仅为1%。 约40%中学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国有110多所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2007年高等教育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著名的高等院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等。目前有30多万海外学生在英大专院校学习。 英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其科研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领域。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迄已涌现出78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英国是世界文化大国之一,文化产业发达。全国约有2500家博物馆和展览馆对外开放,其中大英博物馆、国家, 美术馆等闻名于世。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伦敦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具有世界一流水准。每年举行约500多个专业艺术节,其中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世界上最盛大的艺术节之一。当今世界80%的信息以英语传播。 【新闻出版】英国新闻出版业发达,目前全国共有约1300多种报纸,8500种周刊和杂志,其中全国性日报11份,每周日发行的报纸11份。主要报刊、杂志有《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世界新闻》、《观察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经济学家》等。英15岁以上人口中有超过2/3的人至少阅读一份全国性日报。英互联网普, 及率较高,2006年英上网人数达3353.4万人。 通讯社主要有3家:(1)路透社:1851年成立,集体合营,世界重要通讯社之一,总部设在伦敦,在130个国家设有19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约2400名编辑、记者和摄影师等工作人员。(2)新闻联合社:1868年创办,由PA新闻、PA体育、PA检索和PA数据设计4家公司联合经营,专门为英国和加拿大的企业提供公关和投资信息。(3)AFX新闻有限公司:由法新社与金融时报联合经营,向欧洲的金融及企业界提供信息和服务,在欧洲12国、美国及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总部在伦敦。 英共有5家通过地面发射的覆盖全国的电视台,即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三频道(ITV)、第四频道(Channel 4)、第五频道(FIVE)和专门针对威尔士地区并使用威尔士语的S4C。此外还有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如天空电视等。 英国广播公司(BBC)除提供电视节目外,还提供无线电广播服务。该公司系由几个无线电制造商于1922年创办,最初只向全国提供有限的无线电广播服务,目前已发展到拥有5个对内广播电台、1个对外广播电台、两个国内电视频道、5个供交费用户使用的数码频道及2个向全球播放节目的卫星频道的大型广播电视公司。目前广播电台年播出总量达4.4万小时,在英国内拥有54%的听众,其对外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各国播放节目,约有1.46亿全球听众。电视台开播于1936年,目前每年播出时间达5.5万小时,BBC1主要播放新闻、时事、宗教、体育、歌剧及少儿和娱乐节目,BBC2主要播放音乐、艺术、喜剧、教育及一些特别节目。 第三频道(ITV)节目始播于1955年,面向全国提供24小时全天服务,其中1/3时间播放新闻,其它时间播放体育、喜剧、游戏和电影等。经费来源主要靠广告赞助。第4频道(Channel 4)自己不制做节目,所播节目主要从独立制片人或包括海外的节目制做商处获取。节目从形式到内容以表现实验性、改革性和创新性为主。第五频道(FIVE)于1997年3月开播,主要播出时政、儿童节目、电影、戏剧和体育节目。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 |
地址:合肥市黄山路333号黄金广场6幢1416室 电话:400-838-1116
Copyright © 2007 - 2017 皖ICP备17002715号-1. 版权所有 安徽新世纪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
留学 培训 夏冬令营 全球名校申请中心